4月7-8日就是阿里山里佳部落星星相螢的活動囉~
在出發之前,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里佳部落!
部落印象
里佳部落的由來有個小故事,傳說從前溫家有兩個兄弟,某年哥哥未回家參加祭典,弟弟查看後發現他已在另一個土地肥沃的山頭開闢家園,父親便指示他留下生活,並命名為「尼雅烏支那」。「尼雅」是指從前,而「烏支那」是指溫姓,合起來便是「從前的溫家」之意。里佳部落為阿里山鄉最偏遠的部落,深藏在隱密山谷之中,因為湛藍天空及夜晚的深藍夜空星斗,而有「藍色部落」美稱。環境純淨少汙染,山林青綠迷人,自然生態豐富,有如山中的世外桃源!走入里佳,最美的,是環繞身旁的自然原味,是族人的開朗幽默,帶給你遠離塵囂的清澈。
由於部落幾乎沒有什麼光害,具備絕佳觀星條件,尤其每年一到螢火蟲季節,入夜後流螢點點,與天上閃爍繁星相互映照,教人目眩神迷,不僅點亮寧靜的里佳部落,更點亮心中的那份最純淨的感動。旅遊諮詢專線:(05)251-1172里佳社區發展協會
自行開車:嘉義市區→南二高中埔交流道→台18線→石桌→169縣道→里佳
好站連結:FB-藍色部落、無名-藍色部落 里佳
部落驚豔
●嚼嚼斯步道
嚼嚼斯,是「許多牛樟」的意思,從前有著大片的樟樹原始林。嚼嚼斯是早期鄒族的大部落之一,山美、新美、茶山等村民多是由此搬遷過去,目前嚼嚼斯僅剩下遺跡,包括水田耕作地形及部落房屋。嚼嚼斯的登山口可由嚼嚼斯古道進入,饒富自然原始環境,但由於古道少有人走,有些路徑已被草木覆蓋,因此若欲走嚼嚼斯古道,最好有當地嚮導伴隨較佳。
●賞楓步道
賞楓步道海拔約1275公尺,為一長約2公里的環村步道,在步道的入口處就可鳥瞰環繞群山中的里佳部落,沿途可欣賞部落景觀(家家戶戶圍牆種植著山蘇花、崖薑蕨和石槲蘭等各色花草)、楓樹林及竹林,春天櫻花盛開,秋冬楓紅更是醉人,步道的最底端可前往里佳生態親水區。
●巨石板
原本是溪流的河道以及茂密的森林,幾年前因賀伯颱風的肆虐,沖刷出長約700公尺、寬約30公尺、15度斜坡的傾斜峭壁,平坦壯觀,岩石上有許多自然的壺穴,岩石裂縫中原生植物冒出芽,添加了幾分俏皮的翠綠。前往巨石板的竹林步道及美麗的拱形橋與木棧道,帶你徜徉在森林中,在步道終點的茅草涼亭上還可眺望達娜伊谷,景觀壯闊綺麗,冬天枯水期時,人們還可以在大岩壁上行走,園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,值得前往觀察探秘。
●貢禮之石
在里佳村的入口,通往部落的道路上,族人選擇一塊大石頭供奉守護神,這塊石頭是守護神鎮守里佳出入的前哨站,傳說在此下方約300公尺處,有一巨岩為守護神的住處,往來的族人經過時,便會貢出些許食物放在石頭上,並簡單的做祝神儀式,祈求守護神庇佑山林和族人的平安。
●鬼屋
「鬼屋」,可不是一般所說的鬧鬼的屋子,而是守護神靈們居住的地方。神?鬼?似乎感覺有點矛盾,原來在鄒族的用詞中,神和鬼都是用相同的名稱表示。里佳的鬼屋位於貢禮之石下方,是一大片靜謐的竹林,林內巨石橫臥,有些巨石甚至高達30公尺,據說是阿里山鄉最大的鄒族土地守護神所在地,具有強大的法力。
●風流洞
風流洞是一塊天然的巖穴,據傳鄒族男子娶妻前,有服「役婚」的習俗。當男子有意娶妻時,必須先到女方家工作三年,此期間雙方不可以越軌,於是隱密的風流洞便成為鄒族昔日男女幽會之處,雙方的海誓山盟都有鬼屋的眾神靈見證,因此風流洞可說是鄒族特有婚俗的歷史見證人呢!「鄒」會鬧熱
㊣觀星賞螢活動
仰首觀星、低頭賞螢,因為這份悸動,再次看見里佳部落光芒。
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里佳部落,夜晚的湛藍星空,銀河彷彿就在你身邊圍繞,環境清幽自然的里佳,更是螢火蟲的家,每年4-6月螢火蟲閃閃發光,據說滿山的螢火蟲曾經把里佳的河照亮,結合這兩項鑽石般的光芒,觀星賞螢活動誕生!夜晚的部落因為這兩項螢螢爍光而顯得熱鬧,身在其中,你卻驚喜的屏住呼吸、睜大眼睛,深怕驚動到身旁微微發光的小生命,深怕一眨眼就錯過著燦爛的美好。